问题 | 在校学生受伤谁来承担责任? |
释义 |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是否承担责任取决于学校是否尽了职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防止伤害事故发生。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教育机构在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时,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伤承担责任。侵权责任的形态包括直接与间接、单方与多方、单独与共同责任形态。 法律分析 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学生校期间受伤的,学校要不要承担责任,要依据学校是否尽了职责而定,未尽职责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条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害时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校园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的界定 1、直接的责任形态和间接的责任形态。 这是侵权责任的最基本的责任形态。这种判断的标准主要是责任是有行为人自己承担,还是有与其有特定关系的相关责任人或与某种物件有管领关系的人来承担,如果是前者就是直接的责任形态,如果是后者就是间接的责任形态。 2、单方的责任形态和多方的责任形态 这种判断的标准主要看侵权责任是有侵权关系中的一方主体还是有双方的主体来承担,如果是前者就是单方责任形态,如果是后者就是多方责任心态。 3、单独责任形态和共同责任形态 这种类型的判断标准是从加害这一方来考虑的,如果侵权责任是由加害者的一个人单独来承担就是单独责任形态类型,如果是多个加害人,那么侵权责任也会由一个承担向多人共同承担变化,这种后者的承担类型就是共同责任形态。 结语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需要根据学校是否尽了职责来确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学校对学生的伤害事故进行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学校提供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防止发生伤害事故;《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害时,教育机构应承担责任,但能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则不承担责任。校园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包括直接与间接责任形态、单方与多方责任形态、单独与共同责任形态。根据具体情况,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三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定期进行必要的演练。 未成年人在校内、园内或者本校、本园组织的校外、园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幼儿园应当立即救护,妥善处理,及时通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22修正):第三章 青少年和学校体育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做好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和运动伤害风险防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