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二审被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释义
    缓刑是对犯罪分子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刑罚的制度。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需满足刑罚限制和社会危害评估等条件。不论是一审还是二审,只要符合缓刑条件,即可改判缓刑。
    法律分析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3、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因此,不管是一审还是二审,只要是适用缓刑的条件,哪怕是二审阶段也是可以改判缓刑的。
    拓展延伸
    二审判决缓刑的条件及法律依据是什么?
    二审判决缓刑的条件及法律依据是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而确定的。根据刑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二审法院在判决缓刑时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程度、犯罪动机、悔罪表现、对被害人的态度等因素。具体的缓刑条件包括但不限于:1)犯罪事实相对轻微;2)对社会危害较小;3)有悔罪表现和改造可能;4)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一些不适用缓刑的情形,如犯罪事实特别严重、再犯罪等。因此,在二审判决缓刑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并依据刑法相关规定进行判断和决定。
    结语
    综上所述,缓刑是一种对犯罪分子的特殊刑罚制度,它要求犯罪分子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接受社区矫正,并根据其在考验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执行原判的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适用缓刑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刑罚限度、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等。在二审阶段,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依法判断是否改判缓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8: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