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分支机构是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 |
释义 |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 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只是针对自然人的,而分支机构在注册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就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是一起产生的。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一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 (一)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如果他在行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为是适当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对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行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如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生理条件,对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二)依据自然人的意志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而设立的。尽管成年的自然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难以自制,那么,他所为的某些自损其利、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可以被宣告无效的。如,一个吸毒的成年人,当他毒瘾发作时,自行做主把他的房屋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出卖了,这一民事行为应允许被撤销,使其行为归属无效。当然,只有当对方了解他的这一境况,而又故意与他为这种买卖行为时,该买卖行为才是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志能力的有无、高低,除了受自然人生理条件的影响之外,还受诸多社会性因素影响,包括自然人的财力状况、品德修养、生活自制能力等后天或实然因素。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有哪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也就是自然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为民事活动负责任。按照年龄和精神状况,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大类。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条件 年满18周岁,精神状况良好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行为效力 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除非法律规定需要满足其他特定条件的。所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的行为没有其他效力和条件瑕疵的,行为是有效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条件 年龄已满8周岁,未满18周岁;精神状态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行为效力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需要分情形进行考虑。作出的行为与年龄智力状况相符的,行为有效;与年龄智力状态不相符的,行为效力待定,需要等待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法定代理人追认,则行为有效,若不追认,则行为无效;作出的如果是纯获利益的行为,则行为有效,例如纯获利益、接受赠与和遗产继承,不需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付出任何对价,可以由其自己进行决定,该行为有效。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1.条件 年龄不满8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效力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活动,所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产生疑问时,应属于无效,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