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司法实践及理解
释义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行为限制、损害程度、对象和危害来源。紧急避险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而正当防卫是对他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要求合法权益大于损害权益,而正当防卫可以造成更大的损害;损害的对象不同;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广泛,而正当防卫只涉及人为行为。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有四点:
    1、行为限制条件不同,前者是行为人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后者是他人的不法侵害;
    2、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前者合法权益必须大于损害权益,后者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侵害造成的损害;
    3、损害的对象不同;
    4、危害来源不同,正当防卫中只能是人所实施的行为,而紧急避险危害来源比较广泛。
    拓展延伸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法律界的争议与发展趋势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是当前法律界备受争议的话题。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即将发生的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合法权益而采取的紧急行为。正当防卫则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自卫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然而,这两个概念的具体界定和适用条件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应该扩大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滥用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概念,导致法律秩序的混乱。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法律界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寻找平衡点,确保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合理应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结语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有着明显的区别。紧急避险是在面临即将发生的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紧急行为;而正当防卫是为了自卫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针对的是他人的非法侵害。此外,紧急避险的损害程度可以大于侵害造成的损害,而正当防卫的损害必须在合法权益大于损害权益的前提下进行。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比较广泛,而正当防卫只能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在法律界,对于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界定和适用条件一直存在争议。寻找平衡点,确保合理应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