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呢?
释义
    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因权利主张、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后重新计算。如因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未能在时效期间申请仲裁,时效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需在一年内提出申请。
    法律分析
    1、一年,仲裁时效是一年,有劳动纠纷,离职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2、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3、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4、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拓展延伸
    仲裁申请的时效性有何规定?
    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仲裁规则,仲裁申请的时效性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仲裁申请的时效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仲裁协议中的规定、适用的法律、仲裁机构的规则以及具体案件的特殊情况。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可能会规定仲裁申请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例如一年或两年。而在其他地方,可能没有明确的时限规定,但仍需尽快提起仲裁申请以避免过长的延误。因此,当事人在考虑申请仲裁时,应仔细研究适用的法律和仲裁规则,以确保在规定的时效内提出申请,以免失去仲裁的权利。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具体时效性规定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法律顾问。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中断或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对于劳动关系终止后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仲裁规则,仲裁申请的时效性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当事人在申请仲裁前应仔细研究适用的法律和仲裁规则,以确保在规定的时效内提出申请,以免失去仲裁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