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起诉前不能向法院申请保全 |
释义 | 起诉能向法院申请保全,这叫诉前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发生前,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或扣押,以防止其转移财产,保障诉讼后能得到有效执行的一项诉讼保全制度。 起诉的流程: 1、调查取证:当事人应当调查取证,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2、起草诉状: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起草符合法律要求的诉状,明确自己的请求和诉讼事实、理由等,并附上相关证据; 3、递交诉状:当事人应当将起诉状递交至被告住所地或者事发地人民法院,同时交纳诉讼费用。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五日内向起诉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4、被告答辩: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答辩,说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附上相关证据; 5、开庭审理:庭前准备工作完成后,法院将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辩论,法院可以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查阅证据等; 6、审判裁决:庭审结束后,法院将根据调查取证情况、当事人的陈述和已有证据等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判决或者裁定一经宣告,即具有法律效力。 在民事诉讼中,起诉的条件如下: 1、有诉讼请求:即起诉人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或请求,要求被告进行某种行为或者停止某种行为; 2、有诉讼原因:即起诉人需要提出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证明被告的行为或者不作为已经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者存在其他违约或侵权行为; 3、有诉讼利益:即起诉人需要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实际的损失或者威胁,需要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有诉讼资格:即起诉人需要具备诉讼主体资格,能够独立行使诉讼权利,例如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 5、有合法的诉讼程序:即起诉人需要按照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诉讼,例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提起诉讼,并符合其他诉讼程序要求。 综上所述,诉前财产保全属于应急性的保全措施,目的是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日后难以追回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第一百零四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