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应对恶意收购企图 |
释义 | 公司遇到恶意收购可采取多种处理办法:1、设立反收购条款限制董事更换;2、向恶意收购者提出反向收购;3、签订合同保障高层管理者退休金;4、通过司法诉讼揭示收购方的法律违规。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虚假披露和操纵市场的收购人将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和追责,未能提供充分证据的财务顾问将受到限制和追责。 法律分析 公司遇到恶意收购的处理办法有: 1、在公司章程中订立反收购条款,例如,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董事的更换每年只能改选1/4或1/3等; 2、当恶意收购者提出收购时,针锋相对地向收购公司提出收购; 3、公司董事及高层管理者与目标公司签订合同规定:一旦目标公司被收购,而且董事、高层管理者都被解职时,被解职者可领到巨额退休金,以提高收购成本; 4、通过发现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缺陷,提出司法诉讼,是反收购战的常用方式。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七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存在前二款规定情形,收购人涉嫌虚假披露、操纵证券市场的,中国证监会对收购人进行立案稽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收购人聘请的财务顾问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勤勉尽责的,自收购人违规事实发生之日起1年内,中国证监会不受理该财务顾问提交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报文件,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拓展延伸 应对恶意收购企图的法律防范措施 应对恶意收购企图的法律防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恶意收购的定义和标准;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重要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加强合规审查,对涉及恶意收购的交易进行严格审查,防止违法行为;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对恶意收购企图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司法保护,加大对恶意收购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和投资者对恶意收购的防范能力,维护市场稳定和公平。 结语 通过制定反收购条款、针锋相对地提出收购、签订合同规定解职者可领取退休金以提高收购成本,以及通过司法诉讼揭示法律缺陷等方式,可以有效应对恶意收购。此外,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将对涉嫌虚假披露和操纵证券市场的收购人进行调查,并对未尽责的财务顾问采取相应措施。为进一步防范恶意收购,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资者教育、加强合规审查、跨部门合作和加大司法保护力度。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和投资者对恶意收购的防范能力,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 法律依据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七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存在前二款规定情形,收购人涉嫌虚假披露、操纵证券市场的,中国证监会对收购人进行立案稽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收购人聘请的财务顾问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勤勉尽责的,自收购人违规事实发生之日起1年内,中国证监会不受理该财务顾问提交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报文件,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