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晚婚晚育假期取消了吗,有哪些规定 |
释义 | 晚婚晚育假期取消,劳动者休假和婚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休15天;难产增加15天;多胞胎每增加1个婴儿,增加15天。 法律分析 晚婚晚育假期取消了,有以下规定:《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拓展延伸 晚婚晚育假期的政策变动及影响 近年来,针对晚婚晚育假期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动,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最新规定,晚婚晚育假期取消了,不再享受额外的假期待遇。此举旨在调整人口结构,鼓励年轻人早婚早育,促进人口红利的释放。取消晚婚晚育假期的政策变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样的政策可以提高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这将给晚婚晚育的夫妻带来不公平待遇。无论政策如何变动,我们都需要认识到晚婚晚育的选择权是个人的自由,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同时,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为年轻夫妻提供更好的生育环境和条件。 结语 晚婚晚育假期取消,引发广泛讨论。政策调整旨在促进人口结构调整,释放人口红利。尽管取消引发争议,但晚婚晚育选择权应受到尊重和保障。社会应提供更多支持,为年轻夫妻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