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节费属于工资总额还是福利费 |
释义 | 过节费属于工资总额,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的过节费是工资福利的一种,可以计入工资总额。中国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按法律规定支付工资,且加班需支付加班费。 法律分析 一、过节费属于工资总额还是福利费 过节费属于工资总额。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节假日发放给劳动者的过节费是属于津贴和补助,是属于工资福利的一种,是可以计入工资总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年假规定工资计算标准是,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1.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 2.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3.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4.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二、中国法定节假日一共多少天 中国法定节假日一共多少11天,具体如下: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三、法定节假日没工资合法吗 法定节假日没工资不合法。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对于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还需要支付加班费,即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该时段的加班即使后期安排员工调休,用人单位也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300%。 结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过节费属于工资总额,是工资福利的一种,可以计入工资总额。中国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并对法定节假日加班支付加班费。法定节假日没工资是不合法的。以上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结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八条 【施行时间】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