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刑事案件中,被取保候审的人仍有从事原来工作的权利。但是,如果涉及职务犯罪,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可以根据需要采取限制其从事某些职务、职业活动的措施。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对没有取保候审条件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提供担保,保证其不逃避审判和执行判决。被告人提供担保后即取得取保候审资格。”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没收财产,可以责令改正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关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自的罪行分别判处罚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九十条:“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得从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行为人,可以采取限制其从事某些职务、职业活动、进入某些场所或者离开一定区域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