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种类
释义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混淆行为、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不正当有奖销售和诋毁商誉。这些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商誉是市场经营主体名誉的积极评价。
    法律分析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内容有:
    1、混淆行为。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2、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
    3、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或其他能影响交易的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5、低价倾销。
    低价倾销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6、不正当有奖销售。
    不正当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以提供奖励(包括金钱、实物、附加服务等)为名,实际上采取欺骗或其他不当手段损害用户、消费者的利益,或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7、毁毁商誉。
    毁毁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削弱其竞争力的行为。
    商誉是社会公众对市场经营主体名誉的综合性积极评价。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务院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决定反不正当竞争重大政策,协调处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该内容由 韦端宁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8: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