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办理 |
释义 | 法律分析:一、怎样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办理 1、自行申请,可以通过个税App、税务网站或者到税务大厅自行办理。 (1)下个人所得税APP,注册账号,登陆账号。个人所得税APP非常智能,注册好之后,在个人中心完善个人信息,并添加银行卡,这张银行卡就是税款将要退回的地方。 (2)查询年度的纳税明细。可以在首页的“收入纳税明细查询”一栏中查询,里面有年度和每个月的的收入金额和已申报税额。 (3)在办税界面-税费申报-综合所得汇算申报处进行申报。默认的是简易申报,系统已经自动计算出退税金额。如果需要调整申报数额,可以切换到“标准申报”进行办理。确认提交后就可以申请退税啦。 (4)等待。在服务界面-申报信息查询中,点击申报查询可以查看退税的进度。 2、委托公司的相关部门协助办理退税的手续。 3、委托专门的服务机构或者个人帮助办理。这三种方式都是申请个人税退税的合理合法的渠道,如果想要申请退税,但是自己对于这方面的相关业务不太熟悉的话,就可以找专门的机构或者个人帮助办理,但是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 二、个人税怎么扣 一般在参加工作之后,有了自己固定的收入之后,就要开始缴纳个人所得税了,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每个月的收入中是会被扣除一部分个人所得税的,那么个人所得税是怎样扣的呢? 1、国家是由固定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的,每个人的收入不同,就会按照税率逐渐累加,显然每个月的收入越多,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就越多。 2、每个月在基本工资中除了要扣除五险一金之外,就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了。 纳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毕竟我们享受着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服务,我们所缴纳的税款最终也还是用在改善我们的生活上了,所以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交个人所得税,为什么自己辛苦赚的钱却还要被扣除一部分,或者是收入过高的群体认为自己需要缴纳的所得税过多,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偷税漏税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违反国家法律并且要受到惩罚的,因此,我们要遵纪守法,自觉缴税。 三、个人所得税中可以专项扣除的费用有哪些?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下,明细查看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6、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