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婚姻财产协议是否影响感情? |
释义 | 在签订婚姻财产协议时,需要明确三种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协议将财产归子女所有但实际上由父母控制、协议规定夫妻中的一方可以处分全部或部分财产而另一方无权干涉、协议约定了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以上三种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因此在签订婚姻财产协议时,需要仔细考虑协议的效力问题,以避免未来的纠纷。 法律分析 在签订婚姻财产协议时,需要明确以下三种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1. 协议将财产归子女所有,但实际上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控制。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属于赠与,但未完成赠与,因此不产生效力。在实践中,这种协议的争议很多,通常都会被认定为无效。 2. 协议规定夫妻中的一方可以处分全部或部分财产,而另一方无权干涉。这种情况下,如果另一方未能在协议生效后行使自己的处分权,那么这些财产仍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而非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因此,这种协议可能被视为无效。 3. 协议约定了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这些财产与婚姻关系无关。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些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因此协议中约定的内容可能被视为无效。 以上三种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因此在签订婚姻财产协议时,需要仔细考虑协议的效力问题,以避免未来的纠纷。 2、不动产归双方共有但未作产权变更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又未办理产权更名手续,是一种赠与未完成的行为。在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 3、谁提离婚谁无财产此类约定往往会认为限制离婚自由权,而被认定为无效。二、婚内财产协议中三种限制效力的约定1、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的约定抚育子女是父母的法定责任,不得因任何事由予以免除。婚内财产协议中关于不要孩子,谁要孩子谁承担孩子的一切抚育费用的约定,不能说完全无效,但是当承诺全额承担孩子抚育费的一方陷入经济困难、无力独自承担孩子的抚育费用时,另一方显然有共同承担的义务。2、对第三人的债务由一方承担的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一般会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在婚内财产协议中,可以约定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由其本人承担。但是,这类约定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债权人知道该约定时才有效。否则,债权人可以要求夫妻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即该协议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3、对夫妻间扶助义务免除的约定婚内财产协议中,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夫妻间的扶助义务,若一方患病等需要救治时,另一方应积极地承担。如果对方置之不理,患病方有权要求对方支付医药费用。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结语 在签订婚姻财产协议时,需要明确以上三种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其中,不动产归双方共有但未作产权变更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又未办理产权更名手续,是一种赠与未完成的行为。另外,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的约定以及谁提离婚谁无财产此类约定,也被认定为无效。最后,婚姻内财产协议中三种限制效力的约定,如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的约定、对第三人的债务由一方承担的约定以及对夫妻间扶助义务免除的约定,也需要注意。因此,在签订婚姻财产协议时,应该仔细阅读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协议无效或产生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五十九条 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