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合同中规定违约金条款是合法的,但应注意不得以违约金的形式规避法律责任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应当合理,不能过高或不合理地对消费者造成实质性的经济损失。此外,在涉及到违约行为的方式、类型、原因等方面,也应加以明确。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违约金应当与债务的性质、违约程度、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等有关,但不应过高或者低于损失的实际数额。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应当在合同中明示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质量、数量、用途、期限、商标、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保质期限、售后服务、技术等级、检验检疫证明、性能、规格、成份、含量、剂型、适应症、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必要内容,不得将价格等有关交易内容隐藏在合同条款之外。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由于合同的缔约方式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乙方在合同成立前不能确定或者不应当明辨合同全部条款的内容,或者乙方明显不合理地未能注意到某些条款的,该条款对乙方不发生约束作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因违反合同约定所引起的损害赔偿,应当以违约金和实际损失赔偿为原则,并按照违约金约定执行。但是,违约金显然过高或者违反公序良俗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减少或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