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
释义 |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特殊主体在侦查、审判中提供虚假证明,后者是一般主体在立案侦查前作虚假告发。伪证罪只在个别情节上提供虚假证据,目的可能是陷害他人或包庇罪犯;而诬告陷害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其受刑事处分。 法律分析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都有陷害他人的故意,两者的区别是: (1)前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前者的行为是在侦查、审判中发生的;后者的行为是立案侦查之前实施的,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3)前者是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的;后者则是作虚假的告发。 (4)前者只是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而后者则是捏造了整个犯罪事实。 (5)前者的目的可能有两种: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而后者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 拓展延伸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及其法律影响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是刑法中的两种犯罪形态,它们在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伪证罪是指故意提供虚假证据,以干扰司法公正;而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以陷害他人。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提供虚假证据、故意干扰司法公正;而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故意捏造事实、陷害他人。从法律影响上看,伪证罪的处罚较重,可能涉及刑事责任;而诬告陷害罪的处罚相对较轻,但仍可能导致对他人权益的侵害。因此,了解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是特殊主体在侦查、审判中提供虚假证据,目的可能是陷害他人或包庇罪犯;后者则是一般主体在立案侦查之前故意捏造事实,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伪证罪只是在个别情节上提供伪证,而诬告陷害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了解这两种犯罪的区别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个人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证人的询问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存在威胁、侮辱证人或不适当引导等情形的,审判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必要时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证人故意作虚假陈述,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妨碍证人作证,或者在证人作证后以侮辱、诽谤、诬陷、恐吓、殴打等方式对证人打击报复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