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情节犯和行为犯的异同 |
释义 | “情节犯”是指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与此不同,行为犯是以完成法定犯罪行为为犯罪既遂标准,不要求造成具体犯罪结果。行为犯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既遂。情节犯与结果犯、行为犯不在同一分类体系中,但结果犯、行为犯有可能与情节犯有交叉。 法律分析 在刑法学界我们一般将这些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称之为“情节犯”。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行为犯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是以行为的完成为目标,但这些行为并非一着手即告完成,而是有一个实行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在行为犯中,行为人着手实施该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后,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如果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这种程度的,不构成犯罪既遂。如脱逃罪以行为人达到脱离监禁羁押的状态和程度为犯罪既遂的标志,偷越国(边)境罪以行为人达到越过边境线的程度为犯罪既遂的标志。情节犯与结果犯和行为犯并不在一个分类体系中。结果犯与行为犯不存在交叉,但结果犯、行为犯这两种会与情节犯有交叉。 拓展延伸 情节犯和行为犯的特征和区别 情节犯和行为犯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情节犯指的是在犯罪行为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恶性、犯罪动机和犯罪情节,如故意杀人罪;而行为犯则是指没有明确的主观恶性和特定的犯罪动机,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如盗窃罪。 情节犯与行为犯在特征和区别上有以下几点。首先,情节犯更注重犯罪主观方面的因素,如犯罪动机、犯罪态度等,而行为犯更注重客观的犯罪行为本身。其次,情节犯的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犯罪情节,如残忍、隐蔽等,而行为犯的犯罪行为相对较为简单。再次,情节犯通常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犯罪动机更复杂,而行为犯的犯罪行为相对较轻,危害较小。 总的来说,情节犯和行为犯在犯罪主观和客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特征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刑法规定,从而更准确地评价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结语 情节犯和行为犯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情节犯注重犯罪主观因素,行为犯注重客观行为本身。情节犯具有恶性动机和犯罪情节,行为犯相对简单。情节犯对社会造成更大危害,而行为犯危害较小。了解这些特征和区别,有助于准确评价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