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法关于交社保的规定 |
释义 | 劳动合同法规定,单位在员工试用期间就要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不是等到员工转正。养老保险是员工缴纳期满15年并达到退休年龄才能领取,退休后劳动合同终止。社保缴费基数根据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确定,每年确定一次,不再变动。单位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个人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保费的基数。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法缴纳社会保险规定是什么? 单位需要在员工试用期间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形成劳动关系后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成为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发生重大疾病、工伤事故等意外状况,产生巨额赔偿费用,应由用人单位自身承担。我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用人企业必须按比率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由企业财会代为扣缴。 养老保险是鼓励企业和员工交纳,但不是强制的。因为养老保险的性质是员工缴纳保险期满15年并达到退休年龄,才可以领养老金,如果达不到这一条件,就只能一次性领取自己帐户里的金额(不包括公司缴纳的部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也就是说,公司与退休人员签订的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属于劳务合同。 二、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怎么确定? 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社保基数申报和调整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 企业一般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一半则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在我国,缴费基数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申报,依法对其进行核定。 综上所述,职工和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形成劳动关系,单位要为员工代缴社保,从次月就开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也是合同期限,在试用期单位也要缴纳社保而不是等转正再说。等职工退休年龄已到,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的,劳动合同终止。 结语 社会保险缴纳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包括试用期期间。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用人企业必须按比率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由企业代为扣缴。养老保险是鼓励企业和员工交纳,但不是强制的,只有满足退休条件才能领取养老金。劳动合同终止时,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社保缴费基数根据当地平均工资数据确定,一般在每年7月调整一次。单位根据职工工资总额缴费,个人缴费基数根据个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单位需在次月开始代缴社保,退休年龄到达后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劳动合同终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七章 社会保险费征缴 第六十一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