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手机被公司拿走丢失财产隐私被知道可以报警吗? |
释义 | 法律分析:只要是遗失物品不论价值大小都可以报警,因为各地的警务站都设有失物招领处,如果价值达到立案标准的应该可以立案,需要提交书面立案材料,要注意使用标准格式,写明自己的身份、联系方式、物品丢失的具体情况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被继承吗 1、公民的著作权系专属性质的权利,其中的人身权利,如署名权与修改权等,只能归著作权人所有,不能列入遗产,不能继承。但是个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如作品的稿酬,出版、改编、上演作品所得报酬等,则可列入遗产发生继承,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为著作权人时,其财产权利不属于公民个人,也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2、专利权,是专利权人对其所取得专利的某项发明或设计所享有的专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及外观设计专利权。继承其中的财产权利部分,如许可他人使用专利权、收取专利使用费的权利等。而人身权利部分如专利署名权,则不在继承范围内。 你好,我的服装店被拿走了9件衣服,其中4件被检测到商标侵权,他们直接罚款5000合理吗? 【分析解答】服装商标侵权了会受以下行政处罚:1、责令立即停止销售;2、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3、消除现存商品上的侵权商标;4、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商标侵权的模具、印板和其他作案工具;5、采取前四项措施不足以制止侵权行为的,或者侵权商标与商品难以分离的,责令并监督销毁侵权物品;6、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7、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根据情节处于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法律依据:如下图: 被起诉人可以申请反过来的诉讼吗? 被告是可以反起诉的。 被告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在本诉中提起反诉,成为反诉原告。反诉是在本诉进行中提起的,本诉尚未提起,或者本诉已经审理终结,不能提出反诉。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诉的原告。即反诉与本诉的当事人相同,只是他们之间的诉讼地位互换而已。反诉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或者诉讼理由必须有联系。被告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原告进行反诉的。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出的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牵连的诉讼请求。反诉是在本诉进行中提起的,本诉尚未提起,或者本诉已经审理终结,不能提出反诉。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诉的原告。即反诉与本诉的当事人相同,诉讼地位互换而已,反诉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或者诉讼理由必须有联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诉讼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起诉需要的材料:1、起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2、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等;3、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等。如果受托了是律师作为代理人,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1份和律师事务所的公函1份。如果委托了非律师作为代理人,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1份及受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被商标局驳回的商标可以注册吗? 被商标局驳回的商标不可以注册。法律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 我的非职务发明被公司申请专利了,如果公司的申请被驳回的话,我可以重新自己申请吗 申请专利被驳回时处理的方式:对于被驳回的专利申请,若专利申请人认定符合申请条件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复审,若申请人确认申请存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可以补充完整,然后再次提出专利申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复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复审后,作出决定,并通知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该内容由 范晓峰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