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2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
释义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定罪量刑的前提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构成了这个罪名,可以立案处理,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86条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
    挪用特定款物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这里的特定款物,主要是指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所谓救灾款物,是指国家拨给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专项资金和物资;所谓扶贫款物是指用于扶贫的专项资金和物资。
    所谓抢险款物,是指国家拨给因自然灾害而出现危险情形需要抢救的专项资金和物资。
    所谓防汛款物是指国家拨给防备水灾和汛潮的专项资金和物资;所谓优抚款物,是指国家拨给用于优待和抚恤优抚对象的专项资金和物资。
    所谓救济款物,是指国家用于社会救济和自然灾害救济的专项资金和物资。
    所谓移民款物,是指国家拨付的用于移民安置的专项资金和物资。
    所谓挪用,是指不经合法批准,擅自将经手管理的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调拨、使用于其他方面,改变了特定款物的既定规定用途。
    行为人挪用上述特定款物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行为人挪用特定款物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价值。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应当立案。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标准第一种、第二种情形,已达到该数额的80%以上,即挪用特定款物价值在4000元以上的或者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万元以上,同时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的,公安机关也应当立案侦查。
    挪用外援款物,致使国家声誉严重受损的,公安机关也应当立案侦查。
    一、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客体是国家关于特定款物专门使用的财经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单位实施的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在国家机关等单位支配、管理特定款物的主管人员等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而故意挪用。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8: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