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起诉条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释义 |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涉嫌轻微侵犯公民权利、财产权利或妨害社会秩序的犯罪,要求行为人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并完成约定的义务,表现悔罪态度。在作出决定前,人民检察院需听取公安机关和被害人的意见。 法律分析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认为可以不立即追究刑事责任时,给其设立一定考察期,如其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相关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及检察机关约定的相关义务,足以证实其悔罪表现的,检察机关将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应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主体条件,适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第二,罪名条件,必须是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轻微犯罪的犯罪,并且是依法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或单处罚金处罚的犯罪。 第三,主观条件,是行为人有悔罪表现。 第四,程序条件,是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拓展延伸 不起诉条件的法律要求是什么? 不起诉条件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或法院决定不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前提条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2.没有构成犯罪的行为;3.犯罪嫌疑人已经死亡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4.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判决过;5.犯罪嫌疑人已经被追究刑事责任;6.犯罪嫌疑人已经被行政处罚;7.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免予刑事处罚;8.其他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条件。在具体案件中,是否满足不起诉条件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决定。 结语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仅在特定条件下适用。该制度要求犯罪嫌疑人在一定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及检察机关约定的相关义务,以证实其悔罪表现。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且罪行属于轻微犯罪,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或单处罚金。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前,人民检察院应听取公安机关和被害人的意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是否满足不起诉条件需要进行综合判断和决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申诉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 一、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撤销附条件起诉的情形包括两种: (1)被附条件不起诉人实施了新的犯罪或者发现决定附条件不起诉以前还有其他罪需要追诉。 (2)被附条件不起诉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者违反考察机关有关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管理规定,两者都需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其中,考察机关有关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管理规定包括四种情形,即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不服从监督;不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未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未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教育矫治。 附条件不起诉被撤销后,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