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取保候审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释义
    取保候审期限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长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六个月。期间不得中断侦查、起诉和审理。发现不应追究刑责或期满需解除时,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和单位。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方式及相关法律解释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方式及相关法律解释是指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其取保候审的期限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取保候审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如果案件复杂,需要延长取保候审的期限,必须经过审查批准。根据法律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限的延长不得超过一年。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案情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延长取保候审的期限。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和公正审判。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在此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不能中断。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旨在保障嫌疑人的权益,确保案件公正进行和顺利审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