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嫌疑人心理对审讯工作?那些影响?
释义
    审讯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犯罪事实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审查和讯问,是侦查的必经程序和重要手段。审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具有直接、快捷、经济等其他侦查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在审讯实践中,只有经过认真分析,巧妙地运用策略技巧,案件才能被一举突破。成熟的审讯技巧会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在工作中摸索了一些实战经验和作法,在本文中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一、贿赂犯罪的特点综述贿赂犯罪的特点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贿赂犯罪媒介多样化。从贿赂金钱、财物等财产性利益,扩展到营利性活动过程中的手续费、回扣等超越道德底线、触犯法律边界的媒介物。二是贿赂名目多样化。通过借社会中各种正常的人情往来赠送超出正常往来的高额的财物。三是贿赂时间长期化。把收受贿赂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利益的间隔时间拉长,制造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的假象。四是贿赂钱财公款化。贿赂案件中的行贿财物由个人财产向受贿的财物、贪污的财物、公款等方面蔓延。五是贿赂犯罪行为的牵连化。除了体现在行贿行为和受贿行为的相互牵连外,还体现在贿赂犯罪与其他犯罪行为之间的牵连。受贿人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其收受财物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逐渐与其他犯罪行为有所牵连。
    二、贿赂犯罪嫌疑人心理概述
    (一)侥幸心理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是出于人类的本能。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在于:贿赂犯罪不像其他一些刑事犯罪那样犯罪分子能够在犯罪现场当场抓获或当场查获赃物、证物,他们自恃作案手段诡秘,迷信攻守同盟,寄希望于上级的庇护和“关系网”的干预,企图蒙混过关;又作为贿赂犯罪主体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犯罪行为都是和其职务有关的,即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由于这些“交易”都是在特殊场合进行的,一般没有第三者在场,知情人很少,因此此类犯罪嫌疑人大都抱有较强的侥幸心理。
    (二)避重就轻犯罪嫌疑人的避重就轻心理同样是出于人类的本能。避重就轻心理多是在罪行已被揭露难免要受到惩处,为减轻罪责而产生的含糊其辞拒不交代实质性问题的错误心理,自认为如实供述反而会受到严惩等想法,强烈的“求生”本能促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地顽抗下去,竭尽全力与调查人员周旋,尽最大可能不使自己的犯罪行为全部曝光暴露。
    (三)畏罪心理畏罪心里的产生是由于贿赂犯罪嫌疑人一方面后悔当初的行为造成了今天的后果,想将犯罪事实彻底交代清楚,争取坦白从宽;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办案人员到底掌握自己多少证据,怕交代的越多,面临的刑罚越重,使自己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事业、成就和荣誉前功尽弃,并连累家庭子女。还有的贿赂案件和其他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交织在一起,案中有案,案案相连,这种特性使一些犯罪嫌疑人不得不考虑各种关系、后果,权衡各种利弊。由于害怕牵连他人而遭至日后的“难以见人”或希冀他人在“外面”的营救,畏罪心理一般表现为犯罪嫌疑人徘徊、犹豫、观望、心事重重等心理活动。
    (四)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个人评价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犯罪嫌疑人在通过审讯过程中侦查人员对案件的熟悉程度、对案件走势的把握以及侦查人员在审讯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后内心引发共鸣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与较信任的办案人员接触并渴望得到某种承诺后一吐为快的心理。
    三、如何开展审讯
    (一)审讯前的准备古人云:“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侦查手段,是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较量。而贿赂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在对其审讯之前,全面熟悉和掌握被讯问对象各方面情况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讲,侦查人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之前首先要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其次要全面吃透案情,包括基本犯罪事实、已掌握的证据和需要进一步深挖的线索,再次还要制定审讯提纲。但从实践中看检察官还应该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⑴了解犯罪嫌疑人性格特点、生活阅历及工作经历⑵熟悉案情及案件材料掌握案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⑶明确审讯目标,制订审讯计划⑷营造一个良好审讯的氛围,既不要咄咄逼人也不要苍白无力。
    (二)切入主题审讯切入是侦查人员有目的地向犯罪嫌疑人提出有关案件核心有联系的问题。其目的是打开案件缺口,使审讯深入到案件核心中去。经过对基本情况的询问,身份的表明,权利义务的告知,以试探性话题,铺垫话题交流,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意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于侦查人员抗衡,这时有的表功、有的不言语,有的施展反审讯伎俩,妄图逃避制裁。如何开好头、破好局,以便迅速把审讯引向实质问题,如何切入呢?一是直接切入,就是直接指向案件的核心问题,提出并要求犯罪嫌疑人回答是怎样实施犯罪的,出示证据、揭露谎言、强化审讯力度、营造高压的气氛等。二是间接切入,有的时候,审讯一时无法进入案件的实质问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排除一个个障碍和疑问后,选择一个案件核心问题的基础问题提前切入,使审讯逐步接近核心问题。三是无关切入,通常用于我们在无从下手或开始不愿过分刺激被审讯对象而采用。其目的在于逐步转变犯罪嫌疑人的认识、意志、情感,另一方面使我们对问题的深入作试探工作(线索指向不明,初查不到位,底气不足)有的案件切入很快,而有的切入很慢,有时候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一定强有力。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寻找切入点,当切入点不奏效时,就要寻找新的切入点。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心里状态和案情,选一些无关的问题,次要问题为表面切入,反三犯罪嫌疑人注意力,以确保关键问题的切入成功率。
    (三)运用技巧1.务虚摸底侦查人员在审讯中不要急于切入正题,可以从犯罪嫌疑人个人及家庭情况、工作单位的性质、职责职权以及嗜好等方面同犯罪嫌疑人交谈,采用跳跃式发问,以虚探实、虚实结合,让其充分表现、暴露,即使发现犯罪嫌疑人说假话,也不必立即揭露,而是结合案情,找准时机,适时、适度岔开话题,尽量避开自己不掌握以及掌握不全面的话题,但要防止空洞说教、照本宣科;也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能言过其实,随便许诺。切忌在还没有接触到实质性问题时,就被犯罪嫌疑人预先揣摩到侦查人员的审讯意图。2.政策洗脑侦查人员在审讯中应针对犯罪嫌疑人“做贼心虚”的心理,巧妙使用犯罪嫌疑人忌讳的与案件有关联的言语,旁敲侧击,既要宣扬出法律威严性、恐惧性的政策又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洗脑,展现出侦查人员对其的人文关怀和尊重,适当施加必要的刺激尤其是特别敏感的信息刺激,使犯罪嫌疑人心理失去稳定和平衡,促使其自我暴露。侦查人员再利用其供述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其矛攻其盾,揭露其谎言,将其陷入因被动而悲观失望的困境,进而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3.引用例案在实际的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对与自己案情相仿的案件感兴趣,侦查人员可以适时列举发生在犯罪嫌疑人身边的案件或犯罪嫌疑人知情的案件,也可以列举自己办理以及参与办理的与犯罪嫌疑人身份相近、案情相近、性格特点相近的案件(注:列举的案例选择针对性要强,尽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所熟悉的,以增强警示和威慑的效果。案例的运用要注意时机和条件,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要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不能就案例讲案例),要根据案例案件中各相关人员的涉案程度、地位作用、以及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相似之处等因素,利用犯罪嫌疑人避“大害”趋“小害”的心理特点,从案例案件中找出能够说服犯罪嫌疑人避“大害”的理由和事实,直接触动其矛盾的敏感点,加剧犯罪嫌疑人与案例中相关人员比较的矛盾升级,达到获取供述的目的。4.施压、攻心侦查人员应当在深入了解、分析案情后,找准讯问的突破点,抓住要害,运用确凿、有力的证据,针锋相对进行讯问,同时加大讯问力度,增强讯问威严,彻底破除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对犯罪嫌疑人施压做到适时点到为止,使其感觉讯问人胸有成竹,掌握充分的证据,以催垮其试探观望防线。由于审讯中贯穿的政策攻心、使用证据、制造错觉等谋略的运用,加上与外界一段时间的隔绝,使犯罪嫌疑人赖以抗拒的主客观基础和谎言逐个被揭露和驳斥,致使其侥幸心理有所动摇,对抗情绪有所收敛,心理防线趋于瓦解。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在讯问时,可采取适当的讯问策略与攻心技巧。在审讯中,看准时机,适时投其所好,送梯下楼。利用侦查对象某些兴趣、爱好,迎合侦查对象某种欲望的方法,引起他某种愉悦之感,软化他对抗的敌意,从而实现侦查主体意图目的的攻心技巧。侦查人员在“投其所好”时,要准确判断对方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了解他的心理定势,有的放矢地去迎合;但也要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投”得不够就可能激不起对方的感情,“投”得过分则可能引起对方疑心,效果适得其反。5.协调、配合在实际的审讯过程中一般讯问犯罪嫌疑人不得低于两名侦查人员,而侦查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到审讯的效果。一般来说不仅要充分了解犯罪嫌疑人性格特点、身体状况以及对案件的熟悉程度,还要了解专案组内所有侦查人员的性格特点、审讯思路才能决定该怎样排班以及排什么样的组合、打怎样的配合。总之,审讯是侦查人员同犯罪嫌疑人攻心斗智,利用调查材料和政策教育罪犯、制服罪犯的短兵相接式战斗。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身份特殊或涉案金额较大,反侦查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等特点,他们在接受审讯时的心理变化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试探摸底、对抗相持、动摇反复和供述认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侦查人员必须善于抓住各个阶段的关键时刻,正确施压,并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善于利用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灵活采取不同的审讯技巧,攻其要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5: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