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 子女成年了父母还是监护人吗 |
| 释义 | 成年人一般没有法定监护人,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通常是父母,如父母无法担任,则由祖父母、兄姐或相关部门担任。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相关部门。若无近亲属或其丧失监护能力,相关单位可指定监护人。法定监护人可委托他人承担监护职责,但仍承担民事责任。成年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规定不同。 法律分析 一、成年人有法定监护人吗 正常的年满18周岁的人,就是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此时是没有监护人的,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设立一个法定监护人。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法定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祖父母、外祖父母; ②成年的兄、姐; 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出可以担任监护人。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一般来讲在成年之后就不会再有监护人了,但如果成年之后被鉴定为精神病人的话,则就还需要设立一个监护人。而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与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是不同的。 都有哪些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成年精神有障碍的患者,在我国还实行相应的监护人制度,来保护这类人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对于这类监护人具有一定的法律和责任义务的行使。 结语 成年人一般没有法定监护人,除非被鉴定为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通常是父母,如父母无法担任,则由祖父母、兄姐或相关部门指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依次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或相关部门指定。如无亲属可担任监护人,相关部门或社区可以指定监护人。监护人暂时无法行使权利时,可委托他人承担,但需承担相应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了针对成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制度,以保护其权益和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