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故意伤害致死最轻判决是多少?
释义
    民事赔偿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的刑罚量刑具有重要影响。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家属可在量刑中得到充分考虑,从而影响对其判处实刑的期限。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可减轻刑罚,但在中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中,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受到刑罚的限制。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对刑罚的确定有着重要影响。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
    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既不会判处无期以上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诉,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上刑限。
    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虽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也仅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拓展延伸
    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期如何确定?
    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期确定是基于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的情况综合考量的结果。刑期的确定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作案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被害人的情况等。根据刑法的规定,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参考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判例,以确保刑期的公正和合理。具体刑期的确定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权衡,因此无法简单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刑期的确定应当依法进行,确保公正、公平、合理。
    结语
    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期是基于多个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作案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以及被害人的情况等都会被法院综合考虑。在判决时,法院会参考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判例,以确保刑期的公正和合理。具体刑期的确定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权衡,因此无法简单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刑期的确定应当依法进行,确保公正、公平、合理。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情形
    故意伤害致死的成立,客观上要求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死亡没有故意,但具有预见可能性。既然是伤害致死,当然应将死亡者限定为伤害的对象,即只有导致伤害的对象死亡时才能认定为伤害致死。但对于伤害的对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应注意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
    简言之,在伤害对象与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应根据行为人对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预见可能性以及有关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认定是否伤害致死。
    (1)如果行为人甲对被害人乙实施伤害行为,虽然没有发生打击错误与对象认识错误,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同时伤害丙却仍然实施伤害行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
    (2)如果行为人A本欲对被害人B实施伤害行为,但由于对象认识错误或者打击错误,而事实上对C实施伤害行为,导致C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处理事实错误的法定符合说,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不只是为了保护特定人的身体健康,而是为了保护一切人的身体健康;只要行为人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也伤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伤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伤害致死也是如此。B与C的身体均受刑法保护,发生对象认识错误或打击错误并不影响A的伤害行为性质,理当以故意伤害致死论处。
    (3)如果行为人张三对李四实施伤害行为,既没有发生事实认识错误,也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同时伤害王五,由于某种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则难以认定张三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致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8: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