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
释义 | (1) 成文的罪刑法定。 ①法律主义。这是指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有权决定犯罪和刑罚,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等无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即罪刑法定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等。 ②禁止习惯法。虽然习惯法体现民意,但因为不成文,缺乏明确性,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理,所以应当被禁止。 (2) 事前的罪刑法定。这是指禁止溯及既往(或禁止事后法)。刑法如果溯及既往,便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理。 (3) 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注意:刑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4) 确定的罪刑法定。这是指罪刑规范应当明确、适当。 ①明确性要求。 ②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 ③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这是刑法谦抑性、补充性的要求。由于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只有在其他法律已经无济于事、无法规制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刑法,刑法的启动应当保持谦卑姿态。刑法是其他法律的补充法、保障法。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2、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一个方面可称之为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第二个方面,可称之为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和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都有其各自的含义,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与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统一。 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但该原则的思想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罪刑法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