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什么? |
释义 |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通过谎称海外“民族资产”解冻或其他诱骗手段,诈骗受害人的钱财。要警惕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的交钱、投资、入会行为,保持谨慎态度,不轻信陌生人的高回报“理财产品”,并与亲朋好友沟通、甄别。 法律分析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不法分子谎称在大陆和海外遗留保存了巨大财富,国家现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通过诱骗受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或者投资入股等实施诈骗。 也是以“民族大业”、“精准扶贫”、“养老帮扶”、“慈善富民”等诈骗项目,物色代理人并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发展人员,谎称缴纳几十元、上百元的会费、报名费等费用后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报酬,进而实施诈骗。 面对诈骗要谨慎,一般而言: 1、凡是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人交钱、投资、入会的,不管钱多少,都是诈骗。 2、凡是声称投资项目是“国家机密”,要求保密,不能和家人、朋友谈论的,都是诈骗。 3、凡是自称“国家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QQ等“委托”“任命”的,都是诈骗。 4、凡是陌生人推荐的高回报“理财产品”,不轻信、不盲目投资,多与亲朋沟通、甄别。 拓展延伸 揭秘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的套路与防范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以冻结的民族资产为诱饵,以非法手段获取个人财产的犯罪行为。其套路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冒充政府官员、银行人员或律师,声称能帮助解冻被冻结的资产,引诱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最终骗取财产。为了防范此类诈骗,公众需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在接到解冻资产的要求时,应主动核实对方身份,咨询相关部门或律师的意见,并避免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此外,定期更新个人防护意识,参加相关防诈骗培训,也是预防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的有效手段。 结语 谨防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这种犯罪手法集返利、传销、诈骗于一体,极具欺骗性。不法分子谎称解冻巨额财富,通过诱骗受害人缴纳费用实施诈骗。要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核实对方身份,咨询专业意见,避免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更新个人防护意识,参加防诈骗培训,有效预防此类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