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故意犯罪向过失犯罪转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释义
    (一)过失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行为人又放任该危害结果发展为更严重的危害结果。
    (二)错误行为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继续实施错误行为,放任再次造成危害结果。
    (三)过失行为造成某种危险状态,行为人不及时消除危险状态,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四)过失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为掩盖罪行,又故意造成新的危害结果。
    一、失手将人杀死会判多少年
    失手将人杀死判年以上七年以下,情节轻的3年以下。按照描述是属于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只能由法院查证判决。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
    二、过失与过于自信的区别
    1、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3、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客观上不会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有事实证明行为人采取了积极措施来避免结果发生的,通常应当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