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定合同重大误解的情形 |
释义 | 1、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 2、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 3、对标的物品种的误解; 4、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 5、对标的物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的误解,该误解必须造成误解者重大损失才构成重大误解。 一、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二、被中介忽悠交定金如何退 被中介忽悠交定金可以主张受欺诈或者是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定金合同,请求法院撤销定金合同,并要求接受定金一方返还定金: 1、如果主张受欺诈,需要受欺诈方举证证明对方有欺诈和故意和欺诈行为,自己是受到欺诈而陷入错误判断,并据此作出了错误的意思表示: (1)欺诈者有欺诈意图。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误解,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欺诈者的欺诈行为。欺诈是指欺诈人的语言、文字或活动隐瞒事实并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欺诈者陷入错误,加深或保持错误,虚构事实,改变或隐瞒事实,欺诈行为可以体现在两种方式:行为和不行为。被欺诈者因欺诈而产生误解,欺诈者的错误不是因为他们的疏忽,而是因为欺诈者的欺诈。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等重要情况的理解缺陷; (3)被欺诈人因错误表达意思。 2、如果主张重大误解,需要证明自己对合同的当事人、标的物或所为的法律行为的性质认识错误,才有可能构成重大误解。 三、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情形有什么 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情形: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有误解,导致行为的后果违背其真实意思,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2、订立合同时明显不公平。明显不公平是指一方利用优势或者对方经验不足,导致双方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3、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在欺诈和胁迫下订立的合同明显违反了我国民法的自愿原则。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强迫对方作出不真实意思表达而签订的合同,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用于乘人之危。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