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起诉商家有用吗 |
释义 | 有效的。当消费者纠纷仍不能通过协商解决时,或者消费者拒绝接受消费者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调解和仲裁时,可以向法院起诉,即消费者诉讼。 消费者因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法律规定司法程序流程如下: 1、确定是否要公开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2、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3、开庭审理时,核对案件基本情况,询问是否提出回避; 4、进行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宣读鉴定意见;宣读勘验笔录; 5、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增加诉讼请求; 6、依照顺序进行法庭辩论; 7、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无法当庭宣判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综上所述,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且通过与商家协商的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行政部门会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基层处理部门。一般就是基层工商部门或基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他们会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如果事情较为简单,工商部门跟商家沟通过后,通常当场就处理掉了。如果较为复杂,基层工商部门会组织投诉人和商家在消费者委员会的见证下,进行再次协商。消费者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的仲裁委,由仲裁人对事件进行仲裁。仲裁结果就像是一个终审判决;或者,消费者可以向法院起诉,通过打官司来实现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五条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