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侵占的惩罚措施 |
释义 | 《刑法》第271条规定了对于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物的处罚,数额较大者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者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对于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类似行为的,将依照相关法律条款定罪处罚。 法律分析 多次职务侵占的,从案发后能够查询到所有侵占行为的数额进行累积计算。根据《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处罚如下: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的法律后果 职务侵占是指以非法手段占有、侵占或挪用他人职务所属的权益或财产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职务侵占者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首先,侵占职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贪污、挪用公款等,一旦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罚款等。其次,职务侵占行为也可能导致民事责任,被侵占的职务所属权益或财产的所有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赔偿损失等。此外,职务侵占者的社会声誉也会受到损害,可能被开除、解聘或受到其他行政处罚。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的法律后果严重,违法者将承担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损失不仅限于经济方面,还包括个人声誉和职业前途的重大影响。 结语 职务侵占严重违法,将面临法律重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侵占职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罚款等刑罚。同时,被侵占的职务所属权益或财产的所有者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赔偿损失等。此外,违法者的社会声誉和职业前途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职务侵占行为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承担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