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祖父母是否为未成年人监护人? |
释义 | 爷爷奶奶通常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除非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根据《民法典》,在这种情况下,爷爷奶奶可以按顺序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确定法定监护人可以通过遗嘱指定、协议确定或者由相关部门指定。被指定的监护人不得擅自变更,否则仍需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民政部门或居民委员会可以担任监护人。成年人可以事先与亲属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协商确定监护人。 法律分析 一、爷爷奶奶是不是孩子的监护人? 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的监护人,父母健在或者不存在特殊情况的时候,爷爷奶奶并不是法定的监护人。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爷爷奶奶可以通过法律规定按照顺序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如何确定法定监护人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般情况下,爷爷奶奶并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除非孩子的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监护人。确定监护人可以通过遗嘱指定、协议确定或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人民法院指定。在指定监护人时,应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并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进行考虑。如果没有具备监护资格的人,民政部门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担任监护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亲属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事先协商并书面确定监护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