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自首? |
释义 | 该段内容描述了自首的情形,包括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 法律分析 以下是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情形: 1.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 拓展延伸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被追诉前,自动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判断是否构成自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主动交代行为。如果犯罪嫌疑人或罪犯是在被追诉后才交代自己的罪行,或者是在受到追诉压力下交代自己的罪行,那么就不能认定为自首。 第二个因素是犯罪嫌疑人的坦白态度。如果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抵触或者回避,那么就可以认定为自首。 第三个因素是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如果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对自己的罪行供认悔过,并且态度诚恳、自愿,那么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第四个因素是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如果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对自己的罪行供认悔过,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弥补自己的过错,那么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第五个因素是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和精神状态。如果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已经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并且精神状态正常,那么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第六个因素是案件性质。不同性质的案件对于自首的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比如,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自首要求可能更高。 因此,判断是否构成自首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如果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符合以上所有条件,那么就可以认定为自首,并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 结语 以上三种情形均可认定为自首,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在司法机关还未掌握本人其他罪行时如实供述,或者在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时如实供述,都可以认定为自首。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