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履行法定责任起诉状如何写 |
释义 |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即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在程序上没有明确表示的行政行为。它是行政违法行为的一种,指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法律分析 就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认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所谓行政中的“不作为”行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应该实施某种行为或履行某种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却拒绝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亦称“不作为违法”或“消极违法”行为。以上就是不履行法定责任起诉状的答案了。 拓展延伸 起诉状的要素和写作要领 起诉状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文件,编写时需遵循一定要素和写作要领。首先,起诉状应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案件的事实经过、法律依据和请求等要素。其次,要注意起诉状的格式规范、语言简练、逻辑清晰,确保表达准确、完整。此外,要注意使用客观、中立的语气,避免情绪化的措辞。在写作过程中,可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先例案例,确保法律依据的准确性。最后,建议在起诉状完成后进行仔细校对,确保没有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通过遵循这些要素和写作要领,可以编写出符合法律规定和诉讼要求的起诉状。 结语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涉及行政违法行为。起诉状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包括基本信息、事实经过、法律依据和请求等要素。起诉状的写作要求简练、准确,避免情绪化表达。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确保法律依据准确。校对起诉状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遵循这些要素和要领,可以编写出符合法律规定和诉讼要求的起诉状。如需帮助,可购买模板或请律师代写,也可联系客服解决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