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证据确实、充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5条,重视证据和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不足以定罪,需有其他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证明定罪事实、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排除合理怀疑。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指法律规定的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要求达到的程度。《刑事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证据确实、充分。 《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中的证明标准如何确定? 在刑事案件中,证明标准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情况下,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以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确实、定罪量刑相适应。这意味着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只有在经过合法程序并确凿无疑的证据面前,才能被判定有罪。证据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能够证明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此外,法官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可信度以及与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相符等因素来确定证明标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的确定是保障公正审判和维护法治的重要保证。 结语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至关重要,它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在案件中使用确凿无疑的证据来证明事实。根据《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是证据确实、充分。这意味着在刑事案件中,只有在经过合法程序并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证据必须真实可信,并排除合理怀疑。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的确定是确保公正审判和维护法治的重要保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三节 询问证人 第一百二十五条 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五节 搜查 第一百三十八条 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