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我国《刑法》规定虚假诉讼罪,要求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并对司法秩序或他人权益造成严重妨害。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 法律分析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虚假诉讼罪的既遂标准是要有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还要有“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后果。犯虚假诉讼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虚假诉讼罪的定罪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是什么? 虚假诉讼罪的定罪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是指在司法程序中,当某人以虚假事实或证据提起诉讼,严重扰乱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时,可能触犯虚假诉讼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虚假诉讼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诉讼行为必须具备虚假性,即以虚假的事实或证据作为诉讼依据;二是诉讼行为必须具备严重性,即对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三是诉讼行为必须具备损害性,即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法律适用条件包括:公诉机关应当举证证明被告人的诉讼行为属于虚假性、严重性和损害性,并应当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虚假诉讼罪的定罪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明确规定了虚假诉讼罪的要件。只有在诉讼行为具备虚假性、严重性和损害性的情况下,才会触犯虚假诉讼罪。公诉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影响。对于犯罪行为,我国刑法也明确了相应的刑罚。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虚假诉讼罪的打击,维护司法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