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原告与被告的定位 |
释义 | 参与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在不同审理阶段有不同的称谓:一审时称原告和被告,二审时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再审时称再审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此外,还有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等不同身份的参与者。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是因被告人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并要求赔偿的人,单位也可作为原告人请求赔偿。 法律分析 当事人一般指的参与诉讼的人,其中包括原告和被告。 一审,二审,再审期间的当事人称谓不同。一审期限中称呼为原告,被告;二审期限中称呼为上诉人、被上诉人;再审期限中称呼为再审申请人、被申请人。 (1)被害人。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2)自诉人。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正在被立案侦查和审查起诉的人。 (4)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并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要求赔偿的人,通常是被害人或自诉人,也可以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死亡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在单位受害的案件中,单位也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请求赔偿。 拓展延伸 当事人身份确认:原告与被告的定位 在诉讼过程中,准确确认原告与被告的定位至关重要。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通常是主张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被告则是被指控或被诉讼的一方,通常是被认为侵害了原告的权益。通过确定原告与被告的定位,法庭能够更好地理解案件的性质和各方当事人的权益关系。这对于法官作出公正的判决至关重要。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律师需要清晰地阐明原告与被告的身份,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各自的主张。只有准确确认当事人的定位,才能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结语 在诉讼过程中,准确确认当事人的身份至关重要。一审、二审和再审期间,当事人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包括原告、被告、上诉人、被上诉人、再审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等。此外,还有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等。在诉讼中,准确确认原告与被告的身份有助于法庭理解案件的性质和各方当事人的权益关系,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因此,双方律师应清晰阐明当事人的定位,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各自的主张。只有如此,才能维护诉讼的正常进行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进行的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四)“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