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立案需要做笔录吗?
释义
    报案笔录只是例行记录程序,立案与否需要单位审批。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且属于自己管辖的,需经上级批准才能立案。
    法律分析
    做笔录不是立案,报案笔录只是例行记录程序,是否立案还需要单位审批,报案后无论是否立案都会以告知单的方式通知报案人。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拓展延伸
    立案程序中的笔录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立案程序中,进行笔录是必要的。立案过程中的笔录记录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确保案件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进行笔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和注意事项:首先,应当明确记录立案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其次,应当详细记录涉及案件的事实、证据和相关陈述,确保记录的客观、准确。此外,应当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尊重隐私和保密要求。在进行笔录时,应当遵守法律程序,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最后,笔录应当及时整理、归档,以备后续调查和审理使用。总之,在立案程序中,严格遵守笔录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助于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进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立案程序中的笔录记录是确保案件信息准确完整的关键。记录立案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身份,详细记录事实、证据和陈述,保护当事人权益,遵守法律程序,及时整理归档。严格遵守笔录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案件公正、公平进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7: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