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后,夫妻双方对扶养义务有哪些? |
释义 | 夫妻分居后仍有扶养义务,拒绝履行者可能受到法律惩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包括共同生活扶养和支付扶养费。分居并未解除婚姻关系,仍需履行扶养义务。如有纠纷,可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拒不执行判决或裁定的一方将面临强制执行和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夫妻分居后有义务扶养对方吗 男女双方结婚后,又因为感情变化导致分居的,比如吵架后女方回娘家生活的,另一方又不想挽回夫妻感情的,可能会放任一方在外面生活。但是,双方现在只是分居并未离婚,一味放任一方在外自生自灭,不负担扶养义务的,可能会受到法律惩罚。 按规定,夫妻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并且,扶养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共同生活扶养,即被扶养人与扶养义务人同住一起,另一种是定期支付扶养金,或以实物进行扶养,包括定期的体力上的扶助、精神上的慰藉。 因此,如果一方拒绝履行扶养义务的,需要扶养的一方可以要求对方给付扶养费,并且,夫妻分居不能成为免除扶养义务的理由。 具体而言,夫妻之间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分开居住,即使是因为感情不和分居,但是从法律上讲,仍然属于合法的夫妻关系,需要受到民法典律的约束,因此,分居后夫妻之间在解除婚姻关系前仍然互负扶养义务。并且,应当付给扶养费的一方拒绝付给的,需要扶养的另一方可以通过诉讼获得扶养费。 双方因为给付扶养费发生纠纷,建议可以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不成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义务人如果拒不执行给付扶养费的判决或裁定,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另外,分居后一方放任另一方的,不负担夫妻扶养义务的,还将构成遗弃罪的,需承担刑事责任。 二、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双方分居期间,婚姻关系还在继续,因此原告生病的,另一方应当尽扶养义务。 结语 夫妻分居后,双方仍有互相扶养的法律义务。无论是共同生活扶养还是支付扶养费,都是被扶养一方的合法权利。分居并不能成为免除扶养义务的理由。如若一方拒绝履行扶养义务,被扶养一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获得扶养费。此外,放任对方自生自灭或拒绝扶养还可能构成遗弃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分居期间仍需履行扶养义务,尤其是在对方生病时更应尽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