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案件撤诉规定 |
释义 | 当事人申请撤诉的案件,如果有违法行为需要处理,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原告申请撤诉,被告不同意,法院可以不准许;公益诉讼案件,法庭辩论结束后,不准许原告撤诉。 法律分析 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被告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准许。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 拓展延伸 民事案件撤诉的条件和程序 民事案件撤诉是指原告自愿放弃对被告的起诉,解除诉讼关系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案件撤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首先,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的,不能是被告或其他人的强迫或干预结果。其次,撤诉要在法庭审理前提出,一旦开庭审理,原告一般不能撤诉。撤诉程序包括书面申请、法庭确认和裁定等环节。在撤诉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结案处理,终止相关诉讼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撤诉并不影响原告再次起诉同一案件的权利。因此,原告在撤诉前应慎重考虑,确保符合撤诉条件并理解相关程序。 结语 案件撤诉需满足条件并按程序进行。原告自愿放弃起诉,解除诉讼关系。撤诉应在开庭前提出,法庭确认后终止诉讼程序。被告不同意或公益诉讼案件不予准许。撤诉不影响再次起诉权利。原告需慎重考虑条件与程序。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八条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被告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准许。 第二百九十条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