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被害人虚假陈述可以成伪证罪主体么
释义
    被害人不能成为伪证罪的主体,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刑法规定,对于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伪证罪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被害人虚假陈述、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涉嫌诬告陷害罪,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者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被害人不能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且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不包括被害人。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是指根据司法机关的要求,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人。
    “鉴定人”,是指司法机关为鉴别案件中某些情节的真伪和事实真相而指派或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或者特殊技能的人。
    “记录人”,是指为案件的调查取证,询问证人、被害人或审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记录的人。
    “翻译人”,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为案件中的外籍、少数民族或聋哑人等诉讼参与人充当翻译的人员,也包括为案件中的法律文书或者证据材料等有关资料作翻译的人员。
    刑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被害人虚假陈述,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涉嫌诬告陷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语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不包括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于案件的重要情节,若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而被害人虚假陈述、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则涉嫌诬告陷害罪,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法律明确规定了伪证罪和诬告陷害罪的责任和处罚,以维护刑事诉讼的公正和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6: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