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量刑的原则应是什么 |
释义 | 量刑应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考虑罪责刑相适应,实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和判决的均衡。 法律分析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拓展延伸 量刑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其解释 量刑原则是指在司法实践中确定刑罚的准则和规范。它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适当原则、预防原则等。量刑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在具体案件中,法官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各个量刑原则,进行量刑决定。平等原则确保刑罚对于同类犯罪具有一致性;公正原则保证刑罚的公正、公平;适当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的危害程度相适应;预防原则强调刑罚的预防和威慑作用。量刑原则的解释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确保刑罚的公正合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结语 量刑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罚。要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在量刑过程中,应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确保刑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要客观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保证刑罚基本均衡。量刑原则包括平等、公正、适当和预防等,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运用,维护公正合理的刑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