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获得专利权的途径有哪些? |
释义 | 获得专利权的途径及权利主体的内容。专利权可以通过原始取得或转让方式获得,需要签订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专利权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包括合作发明、委托发明和职务发明等。合作发明和委托发明需共同享有专利权,职务发明归属于单位。其他有权行使专利权的主体包括继承人和被许可人。获得专利权需注意合同签订和转让费用,避免纠纷。 法律分析 一、获得专利权的途径有哪些? 原始取得,也可以说是自主研发;专利转让,直接将专利权转让给对发,收取转让费。注意:签合同,然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专利实施许可,收取专利费。专利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因此也具有知识产权的特征,即时间性、地域性、无体性、专有性。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或“垄断性”。 二、专利权的权利主体内容是什么? 1、专利权主体的概念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享有专利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同时承担对应义务的人。在我国,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申请或受让专利,成为专利权的主体。应当注意到,专利权的主体不等于专利的发明人、申请人。 2、合作发明的专利权人 合作发明的专利权人通常为完成专利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发明又称共同发明,是指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协议另有规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由合作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共同享有。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3、委托发明的专利权人 委托发明的专利权人通常为完成专利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委托发明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由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被委托人享有。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被委托人为专利权人。如果双方在委托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归属则依约定。 4、职务发明的专利权人 职务发明的专利权人通常为发明人所在单位。职务发明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合同约定的,从其约定。 5、其他有权行使专利权的主体 这些主体包括专利权人的继承人、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等等。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无权独立行使专利权,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有独立的诉权,而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放弃申请权利的情况下有独立的诉权。 获得专利权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始取得,另一种是通过他人转让的方式来取得的。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他人转让的方式获得专利权的,是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专利转让费用的,并且双方需要具有专利转让的各项内容,签订一份合理合法的合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结语 专利权的获得途径主要有两种:自主研发和专利转让。自主研发是指通过原始取得专利权,也就是自己进行研发并获得专利保护。而专利转让则是将已获得的专利权转让给他人,收取相应的转让费用。在进行专利转让时,需要签订合同,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具有时间性、地域性、无体性和专有性等特征,也被称为独占性或垄断性。专利权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单位以及合作发明、委托发明、职务发明等情况下的专利权人。此外,还有专利权人的继承人和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等具备行使专利权的主体。在通过他人转让方式获得专利权时,需要注意缴纳专利转让费用,并签订合同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七条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一)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为公共利益目的首次公开的; (二)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三)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四)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