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妨碍作证罪的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行为人涉嫌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涉及暴力、威胁、贿买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对于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并对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情况将从重处罚。 法律分析 行为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毁灭、伪造证据的; 2.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 3.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拓展延伸 立案妨碍作证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适用 立案妨碍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赂、假证等手段,故意干扰、阻碍司法机关对案件的立案工作,以达到掩盖真相、保护犯罪分子的目的。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是存在妨碍司法机关立案的行为;二是该行为具有故意性;三是该行为的结果是妨碍了司法机关对案件的立案工作。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立案妨碍作证罪的犯罪行为,一经定罪,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具体的法律适用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意图、犯罪手段等因素的考量。立案妨碍作证罪的打击是维护司法公正、保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结语 立案妨碍作证罪是严重危害司法公正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人,应予立案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立案妨碍作证罪的打击是维护司法公正、保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必将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维护社会安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三十七条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条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