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法庭审理案件时,证人作为法庭获取事实真相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证言对于案件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法庭在考虑证人证言作用时,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包括证人的身份、是否有经济利益或私人恩怨等背景情况,以及证言内容是否与其他证据相符等。 2.证人证言的重要性,即证言对于案件事实相关性和证明力的贡献程度。 3.证人证言的矛盾和不一致情况,包括证人与其他证人证言、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情况,以及证人证言本身的内部矛盾情况等。 4.证人的人身安全和权益保障,如证人的隐私保护和免受打击报复的保障等。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第96条:“人民法院应当将证据进行认证。对当事人的证言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经过质证、辩论,认为有利于查清事实的,应当予以采纳。”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13条:“证据必须真实、合法,且与案件有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7条:“证人的证言,应当真实、准确。证人在作证时有隐瞒、歪曲或者捏造证据,造成当事人利益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总之,法庭在判决时考虑证人证言的作用,需要从证言真实性、证言重要性、证言矛盾和不一致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民诉法》和《证据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认证和采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