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了解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
释义 | 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典和刑法等法律法规,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人应提供经济、生活、精神等支持,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恶劣住房。拒绝扶养老人可能涉及遗弃罪,最高可处五年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律师解析: 我国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其中有如下具体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二条,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第一千零七十四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是遗弃罪的具体规定。 结语 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赡养老人的义务有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人应当履行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赡养义务,并提供医疗和住房等必要支持。对于拒绝扶养老年人的行为,法律予以严惩。这些法律条款的存在和实施,为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二条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第一千零七十四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