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去劳动局是没用的,用人单位和劳动局有关系去他也一直拖,劳动局都托8个月 |
释义 | 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书,申请劳动仲裁,而不是直接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审理期限不超过六十日。如果仲裁庭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裁决,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找劳动部门没用,你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必先仲裁,所以他们说向法院怎么样是错误的,现在八个月了,要注意劳动仲裁一年的时效,受理受后,仲裁审理期限不超过六十日,不成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诉,相关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处理时效缓慢,公民权益受损 劳动纠纷处理时效缓慢,公民权益受损。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长时间的劳动纠纷处理对于受害者来说,意味着无法及时获得合法权益的保障,给他们的生活和经济状况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这也对用人单位的合法运营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劳动局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劳动纠纷能够及时、公正地得到处理。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局的监督力度,建立监督机制,对劳动纠纷处理时效进行评估和考核。只有通过改善劳动纠纷处理时效,才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劳动纠纷处理时效缓慢,公民权益受损。为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局应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及时公正处理纠纷。政府应加强监督,建立评估机制,推动劳动纠纷处理时效的改善。只有如此,才能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