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社会保障遵循的原则 |
释义 | 社会保障的遵循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平性原则:社会保障应当基于公平原则,对所有需要保障的人群给予适当的保障,不能因性别、种族、年龄、收入等因素而产生歧视; 2、全面性原则:社会保障应当覆盖所有需要保障的人群,包括劳动者、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孕产妇等,不能出现漏保现象; 3、统筹性原则:社会保障应当实现统筹管理,统一制定政策、统一征缴、统一管理,避免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管理混乱; 4、可持续性原则:社会保障应当基于可持续性原则,确保保障体系长期稳定运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5、个人责任原则:社会保障应当基于个人责任原则,鼓励个人通过缴费等方式为自己和家庭提供保障,同时也要求个人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义务; 6、灵活性原则:社会保障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的特点和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和灵活性管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生育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公民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2、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使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 3、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公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和生产率,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5、增强国家凝聚力:社会保障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提高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国家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以公平、全面、统筹、可持续、个人责任和灵活性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社会公正、人民幸福和国家繁荣为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