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社会组织包括哪三类 |
释义 | 我国将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和联合性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分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劳动、民政、体育、中介服务和法律服务等十大类。基金会是利用捐赠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据统计,我国65%以上的社区都拥有社会组织,总数量将近100万。社区社会组织按照职能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社区服务类,主要通过自助互助的方式,无偿或者低偿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如社区志愿、助老、帮困协会等。二是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类,主要组织文体娱乐互动,如社区书法、美术、舞蹈协会等。三是维护权益类,主要是组织社区相关居民表达和维护合法权益,如业主委员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社区法律援助中心等。 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2年全国第一个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在上海长寿路街道正式挂牌,2004年上海市市级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成立。2005年初,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了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并出台了《关于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四川省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为核心,联同社区其他社会组织,建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为主导的,社区社会组织共建社区的“CNU”(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体)模式 法律依据: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规范对社会组织行政处罚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社会组织,是指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管辖在本机关登记的社会组织的行政处罚案件。 第四条 登记管理机关发现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社会组织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通报有管辖权的登记管理机关。 有管辖权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书面委托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违法案件进行调查。 有管辖权的登记管理机关跨行政区域调查社会组织违法案件的,有关登记管理机关应当积极配合,协助调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