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措施
释义
    企业名称权侵权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消除影响。如侵权造成损失,还需赔偿相应损失。然而,目前对名称权损失及赔偿额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此外,行政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行为,赔偿损失,并处以罚款。
    法律分析
    1、民事责任。企业名称权首先是一种民事权利,所以,侵犯名称权的行为首先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如果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损失的,侵权人还应当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但是,对于侵犯名称权的损失及赔偿额的计算问题,目前没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进行专门规定。
    2、行政责任。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7条规定,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在处理侵犯企业名称权的案件中,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拓展延伸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与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与制度是确保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促进创新、鼓励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至关重要。法律框架和制度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机构和程序,旨在确保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运用和维权都能够有序进行。这些法律框架和制度涵盖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方面的保护,并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惩罚措施和救济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制度,可以有效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维护创新者和知识产权持有人的权益,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结语
    在保护企业名称权方面,侵权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消除影响等。如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损失,侵权人还应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然而,目前对于名称权损失及赔偿额的计算问题缺乏明确规定。此外,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7条,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同时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与制度对于促进创新、维护公平竞争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制度,可以有效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维护创新者和知识产权持有人的权益,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要求处理。登记主管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的,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