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释义
    1.公平原则;
    2.平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辩论原则;
    4.处分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检查监督原则;
    7.支持起诉原则。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
    2、平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辩论原则;
    4、处分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检查监督原则;
    7、支持起诉原则。
    民事诉讼后立案后多久开庭有哪些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是由法院自行确定,会在立案后通知当事人。
    但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具体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为:
    1、调解原则;
    2、辩论原则;
    3、处分原则;
    4、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反映刑事诉讼理念和目的的要求,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者主要诉讼阶段;
    对刑事诉讼过程具有普遍或者重大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为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参与刑事诉讼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与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刑诉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刑诉法》第5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四、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五、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六、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的诉讼权利和人身悔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代理人到场。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的诉讼权利和人身悔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法律条件有哪些?
    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如下:
    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
    2.有明确的被告人;
    3.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
    4.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该内容由 徐一华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09:14